銅鼓寧紅茶
銅鼓寧紅茶,是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特產,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。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屬于中亞熱帶北部濕潤氣候,冬無嚴寒,夏少酷暑,四季分明。銅鼓寧紅條金毫顯露、色澤烏潤、甜香馥郁、湯色紅艷明亮。2019年1月17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準對“銅鼓寧紅茶”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產業布局
銅鼓寧紅茶保護區域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,贛西北山區,修河上游,東鄰宜豐,南接萬載,西界瀏陽、平江,北連修水。銅鼓寧紅茶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銅鼓縣的港口鄉、棋坪鎮、高橋鄉、排埠鎮、溫泉鎮、永寧鎮、三都鎮、大塅鎮、帶溪鄉、花山林場、大溈山林場、茶山林場、龍門林場等13個鄉(鎮、場);保護范圍位于東經114°04′40″—114°43′54″,北緯28°22′59″—28°49′46″之間。2017年,銅鼓寧紅茶保護面積6613公頃,年產量3740噸,綜合產值3.46億元。2019年,銅鼓寧紅茶保護面積7041公頃,年產量2548噸。
歷史
銅鼓縣種茶歷史悠久,是中國名茶寧紅茶原產地和主產區之一,其西北之棋坪、幽居,港口生產的寧紅太子、泉港龍爪在明清時期均為貢品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銅鼓寧紅茶被譽為“出口蘇聯王牌茶”。2005年,銅鼓縣確立了“生態立縣,產業富民”和“茶葉產業化”戰略目標,把茶葉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首選項目,提出了發展銅鼓特色茶類品種,加強地區之間的合作交流。
產地環境
土壤地貌:銅鼓寧紅茶保護區域地處羅霄山脈北端東部,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,境內山丘連綿起伏,森林覆蓋率87.4%,負氧離子含量達7萬個/立方厘米;土壤為紅壤、山地黃壤、山地黃棕壤和山地草甸土,土層深厚,養分豐富,通透性好,土壤有機質含量2.85%—12.52%,pH值4.9—6.5。 水文情況:銅鼓寧紅茶保護區域內水資源豐富,雨量豐沛,平均降水量1732.8毫米。 氣候情況:銅鼓寧紅茶保護區域屬于中亞熱帶北部濕潤氣候,氣候溫潤,冬無嚴寒,夏少酷暑,四季分明,無霜期265d,每年11月27日前后出現初霜,終霜期要延遲到翌年3月9日左右,早春升溫速度慢,使茶葉持嫩性好;年平均氣溫16.2℃,平均日照1496.8小時,年總輻射97075.1千卡/平方厘米,云霧多,散射光漫射光多,滿足了茶樹喜歡散射光和陰濕的習性,促進了茶樹葉片內氨基酸和芳香物質形成;晝夜溫差大,有利于孕育銅鼓寧紅獨特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