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池香尖
龍池香尖,是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特產,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龍池香尖(龍池尖茶)以形扁似矛,湯色黃綠明亮,清香高郁,香氣清雅,滋味醇爽,葉底勻整綠明而聞名。龍池香尖于清明前后開采,選用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。鮮葉柔嫩、肥壯、多毫。制作工藝分殺青、做形、烘干三道工序,殺青和做形都在電炒鍋中進行。烘干使用烘籠,分初烘復烘兩次進行,下烘后稍經攤涼進行揀剔包裝。龍池香尖茶產區坐落在植被繁茂,土壤肥沃,溪泉縱橫,終年云霧籠罩,海拔400米上下的龍池庵附近的雙尖山周圍。生態環境優越,采取傳統的管理方式,以施農家肥、漚肥為主,茶樹生長健壯,病蟲害受天敵和環境制約,不使用農藥,茶葉潔凈,無污染,具有高山茶特有香氣,色澤翠綠,故取茶名“龍池香尖”,屬懷寧縣綠茶中珍品。2016年12月28日,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“龍池香尖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
產業布局
龍池香尖(龍池尖茶)的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安徽省懷寧縣清河鄉、江鎮鎮、洪鋪鎮、黃墩鎮、石鏡鄉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。2017年,懷寧縣清河鄉共有龍池香尖的茶園種植面積1.22萬畝,年產龍池香尖170噸。2018年,懷寧縣已在清河、江鎮、黃墩等鄉鎮種植“龍池香尖”茶葉12000多畝。
歷史
龍池香尖茶制作始于宋代,已有近700年歷史。因其產地位于龍池尖及周邊一帶,故得名“龍池香尖”,又名“龍池尖茶”。據民國四年(1915年)《懷寧縣志》記載:“……龍池尖,所產品絕勝,清明前后采之制出如新蠶,泡以山泉味不在蒙頂下。”古往今來流傳著“揚子江心水,蒙山頂上茶”之說,足以說明其品質之優。
產地環境
懷寧縣處于長江平原區的低山、丘陵、崗地、平原、湖泊亞區。長江東臨,大沙河界北,皖河貫穿西南。大別山南麓余脈分兩支進入縣境。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,具有四季分明、氣候溫和、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、霜雪期短的特點。多山地的地理特點,適宜的氣溫氣候,充沛的降水和良好的生態環境,孕育了龍池香尖的優良品質。清河鄉地處山區,海拔較高,茶葉“龍池香尖”是當地傳統農產品之一,主產于清河鄉龍池尖山及周邊一帶的淺山區。